脆找人代笔了吧!”
“对!哪个艺术家不希望作品能让自己声名鹊起?偏他一直以‘凄然’化名,从没露面,太可疑了!”
“不管是代笔还是团队,我对《梦魇》本身的艺术性存疑!细腻的风格虽然技艺高超,但似乎配不上这个主题应有的撕裂感和痛苦感!”
质疑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尖锐。
艺术评论家们皱紧眉头,交头接耳,争论不休。
收藏家们面露犹豫,原本志在必得的热情冷却下来。
媒体的镜头疯狂捕捉着现场争议的画面。
“凄然”的身份和作品的真实性,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就在舆论几乎要一边倒地倾向于“代笔论”或“团队论”时,一道清冷而平静的声音清晰地穿透了嘈杂的争议。
“为什么‘凄然’不能有两种刀法?”
人群蓦然安静下来,循声望去。
梦安然自人群后方缓步走来,她穿着月白色新中式长裙,面容素净,却自带压迫感极强的气场,一双桃花眼清冷剔透,仿佛能看透人心。
在场无人不识这位京市风头最盛的安大小姐,雅堂的继承人,音乐圈的天才作曲人,更是搅动商界风云的人物。
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还为“凄然”说话?
难不成,她对雕刻艺术也有独特见解?
梦安然无视周围各种惊疑不定的目光,径直走到展台旁。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她抬起手,指尖虚虚地划过狰狞的狼犬、冰冷的锁链,以及那把清晰得骇人的匕首。
目光沉静,仿佛在看一个久远的故事。
“《纵生》刻的是对外部神权的审视,刀法自然宏大狂放,不拘细节。《驱逐》则是对内里伤口的撕扯,刀法必然粗粝痛苦。”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说到这里,她微微停顿,目光落在《梦魇》上,眼神变得深邃:“而《梦魇》,刻的是最深的恐惧,是无数次在深夜里清晰无比、纤毫毕现的折磨。恐惧的獠牙、冰冷的锁链、致命的刀锋,每个细节都如同烙印,反复研磨,清晰得可怕。
“面对这样的恐惧,大刀阔斧如何能表达它万分之一的锐利?唯有极致的细腻,极致的写实,才能将那种刻骨铭心、无处遁形的战栗,凝固下来。”
她缓缓看向众人,语气平静却带着无可辩驳的力量:“刀法服务于内容,而非固守风格。从未有人说过,‘凄然’只有一种表情。”
一番话犹如冰水泼进滚油,瞬间让整个展厅再次陷入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