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粗粮只占比25%)
这些孩子们,别说细粮了,这段时间肉都是敞开了吃。
现在食堂的清汤寡水和粗粮,着实让人难以下咽。
特别是高粱面和黑豆,可以说杂粮里能排得上号的。
高粱的产量比不上玉米,但是比小麦可是要高不少,为什么很少有人吃。
就是口感问题。
至于黑豆更不用说了。
顿时那些学生便开始嚷嚷起来,说食堂的人是反那个啥的。
最后被食堂的几句话给怼回来了。
也是这天开始,食堂的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生怕一个招待不好,被教育一番。
吃得不好,得感念新社会的好!
当然了,对于这个做法,单位工人也是怨声载道。
好在都是工人,适应能力强一些。
当这些孩子们听说接下来十几天都是吃这些玩意,顿时一阵的不满。
可是没人敢说啊!
直接反应就是第二天一大早,起床以后就离开了单位。
顿时让单位的气氛降低了不少。
就在这些孩子们以为过了十天就能吃到细粮和肉。
结果还是这玩意。
只能跑了。
好不容易回来睡觉的时候,得知白天吃的是细粮和肉,第二天留了下来。
结果还是这玩意。
时间一长,这些孩子已经不信厂里人的话了。
不管你们吃的什么,我们都在外面吃。
大不了在饭馆排队呗。
没有这些人的存在,厂里明显好了很多。
……
时间慢慢过去。
王青松的团队也开始慢慢壮大,已经有二百多人参与了他们的团体。
同时,单位里也有很多类似的团体。
不过规模最大的还是他们这。
……
12月!
这天下午,几辆卡车缓缓地驶入了厂里。
这是老方这些人劳动学习好,重新回到了单位。
回来的时候没有大张旗鼓。
而且回来以后也没有那么高调地介入单位的事情。
……
厂长办公室里,老方一行人正在听着沙春明在那里汇报着。
“老杨,你们是不知道啊!你们不在这段时间我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整天担惊受怕!”
这种环境下,沙春明简直就是孤军奋战的感觉。
要不是王青松帮着,估计他都要倒下了。
老杨则是一阵的惊讶:“你是说,青松拉起来二百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