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竟真的死灰复燃,甚至登上了权力的王座。
当然,李焕并没有什么嫡系势力,他能站在台前必然是世家的手笔。
李焕不过是他们推到前台的傀儡和招牌,真正执棋的,仍是那些贪婪的门阀世家。
两人走入鸽巢,洛公立刻迎上,将一个细小的铜信筒双手奉上。
李彻接过,拇指捻开蜡封,倒出里面卷得极细的纸条,迅速展开。
只看了一眼,他的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
纸条上,只有寥寥十数个字:
【李焕令诸王返京,使者已在路上。】
。。。。。。
李彻沉默地站在大殿中央,李霖、霍端孝、诸葛哲、常磐等人分列两侧。
罕见的,殿内没有任何争论,甚至连粗重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皇位更迭,乃国本之重。
即便是这些与李彻一同打下奉国基业,对旧朝积弊深恶痛绝的臣子,此刻也不敢轻易开口。
他们深知,奉国与大庆如今利益交织甚深。
大量贸易、粮饷、乃至法理上的认可,都系于帝都那位皇帝的存在。
一旦庆帝驾崩,各方交易便要停止,奉国将不得不立刻调转枪口,派遣重兵南下应对变局,目前北伐罗斯、经营北疆的大好局面必将分崩离析。
目前摆在李彻面前的有两条路。
去?
帝都已是龙潭虎穴。
太子上位,整个朝堂都是世家的人,连帝都的兵权都落入世家手中。
李彻一旦踏入大庆国境,生死便不由自己掌控。
世家或许不敢明目张胆杀害一位实力强大的藩王,但将其软禁高墙却是易如反掌。
届时,奉军纵有百万雄师,可李彻在人家手中,便是投鼠忌器,又如何能动?
不去?
那便是公然抗旨,不遵皇命。
他李彻立刻失去了大义,成了乱臣贼子。
李焕只需发诏书一封,奉国现有的合法地位将瞬间丧失,成为天下口诛笔伐的对象,反贼的帽子便摘不下来了。
诚然,李彻或许可以凭借强兵悍将裂土封王,让奉国独立自治。
但这绝非李彻所愿,他要的是一个大一统的华夏,而不是成为东北独立出去的千古罪人。
不过李彻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带兵去。
或许李彻能胜,奉军或许能势如破竹,直捣黄龙。
但那样得来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失了天下人心。
以谋反手段获得王位,这个污点将永远伴随他的统治,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