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认识也仅仅是辅助,他们并没有想过能够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数值上的修改,慢慢的找出最合适的比例,毕竟强化液的原料通过各种导管机械手传感器之后,很有可能一些原料会在某一个部分留下一点儿,一点又一点的积累,就会导致整个强化液的失败,而人工智能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弥补这些。
对于徐光亮能够做出正确的强化液,他们也没有怀疑,毕竟有人工智能的计算,一点一点的调整数值肯定能够找到最终合适的剂量。
当然在徐光亮这边能够成功的数值,并不代表放到他们那边也能成功,各种仪器的不同导管的粗细不同,传感器的敏捷度不同,都会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偏差,因此为了能够获得正确的消化液,他们也不得不通过四海集团订购了一台与徐光亮工作室里差不多的专用设备。
这是让他们奇怪的事,定了没几天这台设备就到了,实际上这是徐光亮在一开始就准备好的,否则那能这么快?
确定了他们是因为原材料剂量不够精确导致实验失败之后,他就做了两台这种设备,一台给自己准备的,另一台自然是给他们准备的。
对于设备这么快就被做出来的事情,他们并没有深究,毕竟设备好用就行,至于为什么快,这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两台设备所用的各种零部件都是在四海精工中加工出来的,采用的是纳米级别的加工,足以保证两台设备机械方面的准确性,但是别忘了,除此之外各种导管和传感器都是有细微差别的,这些差别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灵韵利用徐光亮这边的数值进行匹配的时候,所做出来的仍然是失败品。
失败是正常的,所以众人并没有沮丧的情况,毕竟他们已经了解到为什么会失败了,接下来就是不断调整数值就可以了。
没有了预知能力的帮助,实验室那边的调整要比工作室这边慢多了,毕竟需要灵韵不断的进行调整,不过由于有工作室这边这台机器的数值打底,经过三天的调整,终于第1次成功的强化液被做出来了。
随后又不断的进行调试,终于将成功率调试到了99%以上。
而有了第1支强化液的出现,研究小组再次展开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
只不过有个问题是,动物实验还好,人体实验又该到哪里去找呢?这个问题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人体实验并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确定的了,它需要足够多的样本之后才能确定整个强化液的安全性,但同时在没有确定安全性之前,同样着这将代表着危险性,所以对于人体实验国家一直保持着慎之又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