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带个超市去清朝 > 第121章 一波三折

第121章 一波三折(4 / 6)

另一家是当地人开的,姓王。两家的资本差不多,铺面也相差无几。而且这两个饭馆都是掌柜的亲自下灶,亲自端菜,兼有经理和伙计的双重身份,与厨师、“堂头”的关系都很好——因为两家雇得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人们就习惯地简称为“福山馆”和“大名馆”。

起初,两家饭馆的生意都差不多,没有谁多赚,也没有谁少赚。可后来“福山馆”的生意越做越兴隆,而“大名馆”却每况愈下。许多老主顾走过“大名馆”门口,脚不停步,径直向“福山馆”走去,他们宁肯在大厅里面等上半天,也不肯光顾冷冷清清的“大名馆”。

见此状况,“大名馆”的掌柜受不了了!于是他亲自光顾“福山馆”,想尝一尝对方的菜到底是怎么做的。“大名馆”的掌柜一尝人家端上来的菜,感觉到味道确实鲜美。

一天,王老板专门宴请卢老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称兄道弟地寒暄完了之后,王老板说:“兄弟有幸跟卢老板在一条街上为众人掌勺,赚点余资养家糊口,现在小店生意十分不景气,因为生意都让卢兄争去了。

俗话说得好,有饭大家吃,兄弟现在只好向卢老板讨教了。”有道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卢老板哪里敢得罪王老板?立即笑脸相迎:“王老板言重了,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好了。”

“没别的,我想送个伙计到贵店学学手艺,就算我沾了你的光。”明眼人都听得出来,人家这是堂而皇之“偷”手艺来了。

卢老板又不敢不答应,在人家的地盘上,也只能认了。王老板选择了一个十分精明干练的伙计张明,外号“一见会”,无论什么事都是一见就会。

张明到了“福山馆”,变得十分虚心,一点一滴都刻意模仿,炒出来的菜,和“福山馆”的大师傅炒出来的一模一样。王老板十分得意,张明的手艺已经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

说来也怪,同样的菜让卢老板往桌上一端,味道立刻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张明炒的菜,卢老板往桌上一端,味道也是鲜美异常,而别人端的菜,就没有那个鲜味。王老板这下可傻眼了,谁让自己没长一双卢老板那样的手来?手长在人家身上,这是没法换也没法学的事。

其实这奥妙就出在海肠子身上。海肠子,特产于烟台,是一种腔肠动物,因形似蚯蚓,如鸡肠之状,所以才被叫做海肠子。

海肠子虽然形态不美观,但肉质脆嫩奇鲜。每年冬天,卢老板返回老家度岁,趁机大宗收买海肠子,然后焙干,碾成细末,带回北京城。

那时的堂倌也好,大师傅也好,腰间都围着块很大的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