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概念?是什么样的突破?振东同志干得漂亮。”
虽然落地是京钢厂的同志在落地,但是领导和总工心里有数,这个事情吧,还得是靠人振东同志,要不然一号炉同样是今年投产,炉龄才200上下。就算是京钢厂的同志吃了仙丹,脑袋突然开窍,这么短的时间仅仅靠他们自己,也绝无可能把炉龄从200提高到近2000!
“1983!1983!可惜,可惜,要是再多17炉多好!”9块9毛9和10块钱,区别还是很大的嘛。
总工听见这话,笑了起来:“领导,人不能太贪心啊……而且这只是初步试验,2000这个数字,不是什么问题的。”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高振东采用的技术原型,炉龄试验结果是2800多炉,这也就是现在的技术环境比十多年后要差不少,而且京钢厂也是第一次上这些技术,很多地方还不完善,否则这个数据还要高不少。
领导也笑了起来:“哈哈哈,是啊,贪心了贪心了,要不得哟。我们还是要按照科学规律来办事情。”
他相信京钢厂的同志,对于上2000的心情比他要急迫得多,既然“只能”到1983,那说明就有必须止步于1983的理由。
而且总工说得对,都到1983了,离2000甚至更高还远么?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又笑着摇了摇头,自己还是贪心啊,从200炉垂直爬升到接近2000炉,自己居然用上了“只能”这个词。
“走,我们去京钢厂看看。把高振东也叫上?”
“嗯,我们去看看,不过高振东同志工作也忙,这种事情是不是就不打扰他了?”叫不叫高振东,高振东都在那里,谁也忽视不了。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走,我们先去京钢厂看看!”对于高振东,领导也是秉承着“能不打扰就不打扰”的想法,他肩膀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正在三分厂工作的高振东不知道,自己无意中达成了一项“无处不在”的成就。
“……通过高委员的指导,我们获得了全新的整套的转炉耐火砖设计,并且加入了溅渣护壁、湿法喷补等新的工艺技术,应用到二号转炉的改进中,取得了极为明显……显著……惊人的效果……”
负责汇报的范厂长,用了好几个词,都觉得差点儿意思,最终勉为其难的选择了“惊人”这个词,此时此刻,他深深的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到底是几个意思。
听取汇报的十七机部领导和总工都笑了起来,他们理解范厂长的感受。
“……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