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官员。
李显穆作为政策的提出者都不担心被骂,他们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这样做完心里建设后,一个个官员用各种角度说没有问题。
朱瞻基心中虽然满意,但还是耐住性子又问了两遍,见群臣依旧认为没有问题,这才缓缓点头,“朕也觉得没问题,看来你我君臣所见略同。”
殿中众臣眼皮一跳,心中有些吃惊,这皇帝怎么还钓鱼呢?
就连李显穆的眼皮都抬了一下,有点无语。
“士奇。”
杨士奇应声,“在。”
“这件事朕交给内阁,稍后你辅佐老师,再加上其余诸位阁臣,将完整的政策写出来,三日后交给朕大致的初稿,朕要批阅一番。”
“臣遵旨。”
这么一件对大明而言,堪称重大的事件,就在这寥寥几语之间,被确定下来。
让人恍然。
在太祖时代,这种事都是在大朝会上讨论的。
可从永乐时期以来,大朝会就越来越流于形式,几乎所有事,都是在小团体间商议后就施行。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显穆。
于是,李显穆的权柄愈重!
————
从财政预算制度开始,大明王朝的财政制度开始一步步脱离传统王朝的框架,向现代化国家的财政制度转变,专款专用这又一强有力的制度,显著改善了大明王朝自永乐二十一年以来,渐渐走向败坏的财政,且在一定程度上短暂遏制了贪污的苗头,这是大明王朝在现代化政治制度上的又一次探索,而这样的探索,在李显穆执政时期,还远远不是结束。——《大明历年年末财政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