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恒小心翼翼地用布条包扎鸽子的伤口,忽然指着脚环上的小字惊呼:“先生,是司空府的记号!”
苏羽接过信鸽,发现脚环内侧刻着一行极小的字:“粮草已至,速送学舍。”他忽然想起荀彧从前总说,信鸽是乱世里的飞雁,能将千里之外的消息衔来。如今这些鸽子从远方飞来,翅膀上带着风霜,却依旧准确地找到了学舍,仿佛这里是它们早已认定的归宿。
入夜后,学舍的灯一盏盏亮起。苏羽坐在灯下批改功课,忽然听到窗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他推窗一看,见阿恒正踮着脚往鸽笼里添谷物,星图册放在一旁的石阶上,被月光照得发亮。“先生说过,信鸽能识归途。”阿恒抬头时,眼里盛着星光,“等它们伤好了,就能把我们的消息带给远方的人了。”
苏羽望着天上的明月,忽然想起荀彧离开的那个冬夜。那时也是这样的月色,他站在西窗下,看着文若先生的马车消失在夜色里,车辙印在雪地上,像一行未写完的诗。如今车辙早已被春风抚平,学舍的窗下却多了许多年轻的身影,他们握着笔,像握着一把把小小的火炬,在乱世里传递着光明。
冬至那日,学舍里飘着饺子的香气。孩子们围着灶台,豆儿踮着脚往锅里添柴火,辫子上沾着面粉。阿恒捧着星图册,给大家讲北斗七星的故事,说到“天枢”星时,他忽然指着窗外说:“看,那颗最亮的星,就是文若先生说的守星。”
苏羽望着窗外的星空,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荀彧说过,冬至是阴阳转换的日子,黑夜再长,也终将迎来白昼。如今学舍里的灯火,就像一颗颗小小的星辰,在乱世里汇聚成一片星海。而那枚挂在门楣上的“守”字木牌,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也在低声诉说着坚守的意义。
夜深时,孩子们都已睡去。苏羽独自坐在灯下,摩挲着那枚“守”字木牌。背面的小字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守一城,守万民,守天下星火不灭。”他忽然明白,荀彧留下的不只是一枚木牌,而是一种信念,一种在乱世里坚守的勇气。这种勇气,就像埋在地下的种子,即使经历风霜雨雪,也终将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羽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两下,沉稳而坚定。他想起文若先生说过,乱世如长夜,总有人要做那提灯的人。如今提灯的人虽已远去,却有更多的人接过了灯火,在黑暗里前行,照亮了一条通往黎明的路。
开春后,学舍的菜园里长出了新绿。孩子们在课余时种下的蔬菜,如今已郁郁葱葱。阿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