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畦边插了块小木牌,上面写着“守”字,是他照着门楣上的木牌刻的,笔画虽稚嫩,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
苏羽蹲在菜畦边,指尖拂过阿恒刻的木牌。新绿的菜苗间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烁如碎银。身后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穿过窗纸漫到院里,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
“先生快看!”阿恒举着沾着泥土的手跑来,裤脚还沾着几片嫩绿的菜叶,“我种的萝卜发芽了!”
苏羽回头时,正见学舍的木门被轻轻推开。邮差老李背着褪色的绿布包站在门槛外,鬓角的白霜沾着清晨的寒气。他从布袋里掏出一卷油纸包裹的信函,手指在信封上敲了敲:“从许都辗转来的,封泥上印着魏王府的火漆。”
油纸拆开时发出细碎的声响。信纸边缘已被潮气浸得发卷,墨迹却依旧清晰。苏羽展开信纸的手忽然顿住——那是荀彧的笔迹,笔锋间的沉稳与锐利,他曾在无数书卷的批注里见过。
“吾弟苏羽亲启:见字如面。当你读到这封信时,许都的梅该落了。学舍的孩子们是否安好?菜畦里的冬麦该抽穗了吧?”
笔尖在纸上洇开的墨团忽然模糊起来。苏羽抬手按了按眼角,却没注意到指缝间渗落的水珠打湿了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