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文豪1983 > 第330章 芝加哥演讲

第330章 芝加哥演讲(2 / 6)

中找一个懂得西方经济学,又恰好外语很好的学生,相中了林一夫。而林一夫也不负众望,表现的很好,最终舒尔茨推荐他到芝加哥大学来读书,收为关门弟子。

如今舒尔茨很满意。他说:“你已经学到了我全部的本事,只有中国人才会真心搞好中国的经济。你已经不需要我了。”

林一夫劝说道:“老师,和你比起来我还差得远。我还不能独立的解释很多现象。”

舒尔茨的一大成就是解释了“日本”、“德国”、“韩国”这种除了人口爆炸,资源禀赋堪称贫瘠的国家如何崛起的。

之前一些经济学家们的解释是“战争促使技术发展”,但这无法解释韩国。

舒尔茨发现后发国家可以凭借人力资本的优化,促使经济发展,而且贡献占比接近四成。说白了就是人矿比煤矿厉害!

“你已经可以了……”

“加上我可能不够,如果说余切也会来呢?”

舒尔茨眼睛放光:“余切?你说的那个作家余切?”

“就是他!您知道他是学经济的吗?他肯定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您不想和他聊聊天?”

余切确实是现在很火的一个作家。

他的《地铁》里面用瓶盖当流通货币来用,颇有种黑色幽默的感觉。但是,其实是有些经济学道理的。

货币本身是某种信用等价物。在当前,它既然可以是一张印有美元符号的纸,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瓶盖了。

一些人认为正是这种“身份上的跨界”,促使他写出这种黑色幽默。

假如世界的货币是瓶盖会怎么样?

那上面是不是要印上作者余切的头像?

舒尔茨想到这乐出声了,“勉为其难”道:“行,我也想去看看。”

另一边,余切既然已经来到这了,自然推不开人家《原子科学家公报》的演讲。

他草草拟了一个演讲稿。

于是,由一帮《原子科学家公报》的物理学家,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还有《纽约时报》的撰稿人角谷美智子,中国作家余切组成的四方会谈诞生了。

台下挤满了来旁听的美国学生。林一夫也在底下。

只听到一个美国白人学生,紧张兮兮的介绍余切:“他是哥伦比亚之旅的缔造者,使智利政府服软的硬汉作家!他是当前全美畅销书《地铁》的作者,构建了庞大而瑰丽的……他是……他是……”

介绍一半天。搞得都有点冷场。

余切接过来就道:“我认为几句话无法形容我,因为我确实做了很多事情,我已经听得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