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颇为蹊跷。这老妇在此敏感时刻前来,又持奇异信物,恐与新罗内变有关。”
李承乾目光一凝。他立刻想起了之前与新罗的盟约,以及金尘那份寻求支持的信件。难道……金尘的“暴毙”另有隐情?
“带那老妇,和那枚玉佩,秘密来见孤。”李承乾沉声下令,“小心行事,勿要声张。”
片刻后,在老宫女被仔细搜查、确认没有危险品后,她被带到了李承乾书房隔壁的一间僻静厢房。
当她看到眼前这位身穿常服、却气度不凡的年轻贵人时,虽然不确定其具体身份,但那久居上位的威仪让她明白,这必定是极其重要的人物。
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双手颤抖地捧着那枚玄鸟玉佩,高高举过头顶,用夹杂着新罗语和新罗口音汉话的破碎语言,泣不成声:“贵人……救命!救救我家公主!救救新罗啊!”
李承乾使了个眼色,王玄策上前,小心地接过玉佩,仔细检查。
很快,他发现了玉佩的隐秘夹层,从中取出了那卷以特殊药水书写的丝帛。
丝帛被呈到李承乾面前。
在老宫女的提醒下,用特制的药水轻轻涂抹,字迹逐渐显现。
随着阅读的深入,李承乾的脸色越来越凝重,眉头紧紧锁起。
信中,金恩静以悲恸而克制的笔触,详细描述了高挽等人如何发动宫廷政变,杀害王兄金尘,屠戮金氏王族,并逼迫她成为傀儡,甚至强逼她下嫁高挽之子以巩固权力。字里行间,充满了血泪与绝望。
更重要的是,金恩静在信中并非一味哭诉自身悲惨,而是敏锐地指出了高挽等贵族对大唐的潜在威胁,强调其掌控新罗后可能阳奉阴违,破坏大唐在东方的战略布局,甚至可能与高句丽等暗通款曲。
她将自己和新罗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大唐太子李承乾的“旧谊”与“天下公义”之上,恳求他施以援手,拨乱反正。
“……恩静一介弱质,命如草芥,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然,念及先王遗志,新黎民之望,大唐东方之安宁,不得不冒死上陈。”
“……殿下若念旧谊,怀天下,肯伸援手,则新罗上下,必永感天恩,誓死效忠……此信若达,便是恩静再生之日,亦是大唐得一直正忠仆之时……”
信末的落款,是“孤臣孽女金恩静泣血顿首”。
放下丝帛,李承乾久久沉默。书房内只剩下老宫女压抑的啜泣声。
他仿佛能看到,在那飘雪的新罗王宫中,一个失去所有亲人的少女,在仇敌的环伺下,是如何强忍着恐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