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487章 先出发,别的路上再说

第487章 先出发,别的路上再说(3 / 7)

“李老师,您找我?”陈露阳礼貌的问道。

“过来坐。”

李正繁冲着陈露阳招招手,随后拿出之前陈露阳交给哲学系的材料。

“你之前递给系里的这份《实践理性的生成机制:以机械标准化为例的技术哲学考察》材料,写的很不错。”

“几个老师看了,都觉得写得很有深度。”

“尤其是‘标准构成的先验逻辑’和‘技术对象的制度内嵌’这两点,切得很准。”

夸到一半,李正繁语气一转。

“但要作为项目的理论成果,还不够。”

“现在项目是作为‘产学研联动试点’推进的,系里这边希望你拿出的是一份有现实依托的‘制度哲学样本研究’。”

“研究里不仅要说明探讨技术背后的哲学逻辑,更要落到制度如何组织知识、技术如何在协作体系中生成。”

“所以你这篇论文,得往当代技术哲学和制度哲学那边去延展。”

说到这,李正繁起身去资料柜翻了一会儿,从下层拉出一摞泛黄的纸本资料,抽出其中两份,放在桌上。

“你看看这个。”

他将一份薄薄的泛黄的文献推到陈露阳面前。

陈露阳懵逼的接过文献,还没等翻呢,

就听李正繁接着道:“这本哈贝马斯的《技术与科学作为“实践理性”》讨论的是技术和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制度性角色’。尤其是第五章和第六章,集中分析了‘实践理性’如何通过技术与制度结合,进而转化为社会规范。”

“这部分内容,对我们要写的‘制度构型’小结,有直接的理论启发。”

“你先把这两章翻译出来。”

“直译为主,别着急意译,术语尽量保留原意,遇到模糊的地方可以做注解。”

陈露阳还没等皱眉呢,李正繁就又补充道:

“翻译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你写一篇哲学小结。”

“标题我们已经拟过了,叫《从有限理性到实践规范:通用标准背后的制度构型初探》。”

“你那篇说明稿虽然提出了问题意识,但还不成体系。”

“现在,我们希望借助哈贝马斯的框架,把你的实践经验理论化,做出结构性回应。”

“你要试着回答几个关键问题:技术标准为什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背后隐含了什么样的行为假设与制度安排逻辑?怎么从‘有限理性’的角度看‘标准统一’的必要性与局限?”

……

陈露阳听得头皮都快炸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