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玻璃咯咯作响,空气中还残留着铁屑与机油混合的味道。
学生们正在排队等着上机,有的抱着工件擦汗,有的干脆蹲在墙角抽烟。
眼看何老师带着张楠和一个陌生面孔走进来,车间里的学生们纷纷停下了动作,目光齐刷刷投过来。
“这是陈露阳。”
何正书介绍道,“北大经济系的学生,也是通用化试件的项目负责人。”
“今天他是特意来和大家说明情况的。”
说完,何正书退到一旁,把正中位置留了出来。
听到陈露阳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车间里的学生一个个都好奇的看过去。
有人小声嘀咕:“这人看着也太年轻了吧,居然是负责人?”
“咋还背着个书包来了?”
原本他们还以为陈露阳有多厉害,毕竟能当“负责人”的人,肯定得是个手握技术、说话带风的大人物。
但是没想到竟然是个跟他们岁数差不多大的学生,甚至感觉比张楠都小。
就在他们想着陈露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
结果陈露阳开口就是:
“兄弟们,工艺卡是我的主意,跟张楠没关系,我知道,今天这事儿是我没安排好。”
“本来嘛,大家忙活一天不容易,好不容易图纸下来了,材料也配上了,正想着趁热干起来,我们这边却突然甩出一沓表格来填。”
“换我,我也烦。”
技校的学生们面面相觑,眼神里明显比早些时候要缓和不少。
陈露阳继续说:“但我今天来,不是为了逼着你们继续填工艺卡,我是来解释‘为啥要填’。”
他抬了抬手里的几张卡片,从里面抽出一张有些被油渍弄皱的纸片。
“这张卡,是我们试装那批喷油嘴的时候,一位老工人师傅留下的。”
“上头写着:‘工件第4件打孔时崩角,用同一把刀二次回刀切边,后续刀口调整0.3毫米避让’。”
“这句话,看起来没啥。”
“但就是它让我们下一批试件直接减少了百分之三十的报废率。”
话音一落,现场一片寂静。
当初质疑的男生依然不服:
“可那也不用每一步都写吧?出问题再记不行?”
“当然可以。”陈露阳点头,“我们不是叫你们当书记员,记流水账。”
“可要是哪天出了问题,一翻记录,啥都没写。那你说,责任该怎么分?”
“是机器坏了?刀片没换?工件有砂眼?装夹角度偏了?还是咱根本就不知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