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64章 痛痹表象下的膏粱玄机

第64章 痛痹表象下的膏粱玄机(1 / 2)

一、秋风中的膏粱客

申城入秋的雨夜带着凉意,岐仁堂的铜铃在风中轻响。32岁的林浩扶着腰踉跄进门时,诊室的老座钟刚敲过八点。这个穿着潮牌卫衣的年轻人脸色潮红,却裹着件厚羽绒服,额角还渗着冷汗。

"岐大夫,您快看看我这腿..."他话音未落,便疼得倒吸冷气,右手死死按住右胯。

正在研磨草药的小徒弟阿远赶忙搬来藤椅。岐大夫放下手中的《脾胃论》,抬眼打量患者:青年体态偏胖,舌苔黄腻中透着暗红,指甲边缘有明显倒刺。"平时爱喝冰饮吗?"岐大夫一边搭脉一边问。

"爱啊,奶茶火锅不离手,"林浩苦着脸,"最近半年总觉得膝盖冷,可敷了暖宝宝反而更疼,夜里疼得睡不着。"

岐大夫指尖下的脉象弦大鼓指,重按却有涩感,正如《脉经》所言"弦为肝风,大则病进"。他又问:"小便可通畅?"林浩赧然点头:"颜色深,像浓茶。"

二、误诊背后的痰湿迷局

"这病起于去年秋天?"岐大夫忽然问道。林浩惊得瞪大眼:"您怎么知道?"岐大夫捻着胡须笑了:"《黄帝内经》云'秋伤于湿,冬必咳嗽',湿邪下注,正是痹症根源。"

原来,林浩从事新媒体工作,常年熬夜赶稿,三餐靠外卖解决,火锅烧烤配冰啤酒是常态。去年秋分后,他突感右胯疼痛,自以为"受了风寒",在某连锁中医馆连续做了三个月艾灸,还喝了二十几副羌活、桂枝泡的药酒。

"刚开始灸着挺舒服,"林浩撩起裤腿,膝盖肿胀如碗,皮肤表面虽不红,按下去却有凹陷,"谁知今年入春后越来越严重,现在连电梯都爬不了。"

岐大夫摇头叹息:"《金匮要略》早有警示:'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你这是典型的'膏粱之疾'啊!"

三、夜半论医:假寒真热的玄机

深夜闭店后,阿远捧着《温热论》请教:"师父,患者明明怕冷,为何不用温药?"岐大夫往铜炉里添了块炭,娓娓道来:

"世人皆知'寒者热之',却不知'热深厥亦深'。《黄帝内经》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林浩嗜食肥甘,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成痰湿浊热。这些浊物像淤泥般堵塞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气血运行受阻,局部失于温养,才会出现怕冷假象。就像沟渠淤塞,下游反而干涸,道理是一样的。"

阿远恍然大悟:"所以之前的大夫用祛风散寒药,等于往淤泥里泼热水,越治越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