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明明亲眼看着杨涟的官船离港返京,漕运账目也连夜做了平账,怎会突然杀个回马枪?
窗外传来急促的梆子声,三更天的更鼓混着远处犬吠,更添几分诡谲。
李养正突然按住腰间印绶,指尖触到藏在暗袋里的盐商密函,顿时如遭雷击:“莫非是那二十艘夹带私盐的粮船……”
李养正踉跄踏入大堂,烛火摇曳间,杨涟已负手立于公案之前。
明黄圣旨在他手中如刀锋展开,尚方宝剑的玄铁吞口映着寒光,王命旗牌上的猩红流苏垂落如血。
见此情形,李养正被吓得双膝砸地,官帽歪斜,额头抵在冰冷的青砖上,冷汗顺着鼻尖滴落。
大堂内静得骇人,唯有旗牌金铃被穿堂风掠过,发出细碎的铮鸣。
杨涟的声音自高处压下,字字如钉:
“李总督,可认得这是什么?”
李养正咽了一口口水,当即说道:“圣旨、尚方宝剑、王命旗牌,我如何不知?”
杨涟冷哼一声,说道:“既然知晓此物为何,便接旨罢!”
李养正浑身颤抖,却也只能恭敬接旨:“臣漕运总督李养正接旨。”
杨涟缓缓展开明黄绢帛,肃杀的声音如寒铁坠地: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膺天命,统御万方,漕运乃国脉所系。今查漕运总督李养正,职司重寄而蠹国害民。”
圣旨上的朱砂御印在烛火下如血刺目,每字每句都似铡刀落下:
“其一,纵容属吏克扣漕粮,致河工饿殍载道;其二,收受盐商贿银二十八万两,私放夹带粮船;其三,擅改黄册,虚报漕船沉没以掩亏空”
李养正官袍下的双腿开始剧烈颤抖,当听到“其四,勾结淮安卫所私贩军械”时,突然扑上前抱住杨涟靴履:“杨公明鉴!下官冤枉啊!“
杨涟一脚踢开他,鎏金圣旨哗啦作响展到最后:“着即革职锁拿,九族连坐,家产充公!”
轰隆
李养正闻言,犹如五雷轰顶。
“冤枉啊!我冤枉!”
李养正磕头喊冤。
杨涟目光如刀,缓缓从袖中抽出一叠密信,在烛火下展开,冷笑道:
“李总督,你既喊冤,那本官便让你死个明白。”
他手指轻点信纸,声音森寒:
“这密信上,不仅有杨国栋的署名,更有你亲笔批阅的漕粮调拨文书——‘准予放行,勿验’六个字,可是你的笔迹?”
李养正瞳孔骤缩,脸色瞬间惨白。
他猛地抬头,死死盯着那文书,嘴唇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