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有限,却时常遭受海盗倭寇侵扰,朝廷每年都要耗费大量钱粮派兵巡防剿匪,得不偿失。
近日朝中有官员提议,不如将这些“无用之地”作价卖给倭国,既可换取一大笔白银充实国库,倭国也承诺接手后负责清剿海盗,并保证若干年内不骚扰我国海域。
问:对此议,如何看待?
“这……”王明远看到这题,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卖国土?这是身为朝廷大臣能说出来的话?!
他胸口一股郁气猛地涌上来,差点当场骂出声。但旋即,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策论考的是理性分析,不是意气用事。
朝廷既然有人提出此议,或许……或许真是朝廷财政到了极其艰难的地步?或者有其他难以言说的考量?
他深吸一口气,沉吟良久,终于落笔。
他没有直接痛斥卖地之非,而是先从“利害”二字入手剖析。
先言“利”:得一时之巨款,暂缓国库之困;省日后巡防之费;或能换取沿海短暂安宁。
接着,重重剖析其“害”:
其一,失地遗患。国土乃先祖所传,寸土寸金,岂可轻与外人?今日卖一岛,明日是否可卖一城?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将置朝廷于何地?置天下百姓于何地?
其二,信义之失。倭寇反复无常,其承诺如何能轻信?今日得岛,明日恐便以此为基,滋扰更甚!前朝教训,犹在眼前!
其三,民心之失。岛上虽民少,亦是我大雍子民!将其连同土地一并卖与外国,视民为何物?岂不令天下百姓心寒?沿海渔民皆赖海而生,失此屏障,如断臂膀,日后何以谋生?
其四,长远之弊。海岛虽小,却可能关乎海防大局。今日弃之,他日若海上有事,则门户洞开,悔之晚矣!
最后,他提出,与其卖地资敌,不若咬牙坚持,内部挖潜。
或可鼓励沿海商贾出资,组建民团协助巡防,给予其海上贸易某些便利作为补偿;或可移-民实边,开发岛屿,使其从“负担”变为“资产”;更要整饬水师,主动出击,清剿海盗,彰显国威,方可保长治久安。
写完这道策论,王明远只觉得手心都有些汗湿。
这题答得,他几乎是倾注了全力,将自己能想到的利弊和应对之策都写了上去,只希望能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诗赋题倒是轻松些,题目就是“咏雪”。
经过这大半年的苦练和熏陶,王明远虽然不敢说诗才敏捷,但至少也能写得工整像样。他结合岳麓山的雪景,写了一首七律,意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