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朱大可、李劼之流把持的评论体系,第六代创造的题材范式,已经肆虐和霸榜太久,从2002年底《英雄》开始的商业大潮,迄今也只不过五六年而已。
一时间,针对《球状闪电》的热议席卷了整个电影业。
小说作家在创收,科幻版权在增值,粉丝影迷在热议,电影公司在观望。。。
中外影评人则陷入了热议的狂欢。
像顾小白、周黎明一样的新生代影评人们,他们想念《异域》一样的科幻片已经太久了。
在他们看来,内地从财力到电影工业配套出发,唯一有操作成功可能性的路宽终于出手,简直太值得期待。
周黎明在上一世被称为“大陆第一影评人”,被看做是“学院派背叛者”,也是路宽的铁杆粉丝。
小周本科在临安大学修英美语言、硕士在中山大学修西方文化,后又在加州伯克利读了mba,现在是《看电影》、《中国日报》的专栏作家,微博粉丝500万。
但与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朱大珂不同,学了这么多西方审美和文学的周黎明,写出的书叫作《美哉中国》,叫作《好莱坞启示录》。
后者深度揭示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和文化输出作用,与两年前提出电影工业化的路宽,在草根学术领域进行了应和。
周黎明在缅怀谢进导演去世、欣闻《球状闪电》立项后,心情激动地在微博发文——
中国科幻电影的孤勇者与破局者:
2008年国家发生了太多大事,就国内电影圈而言,谢进导演的辞世令人悲恸,但有另一位导演的电影立项,仿佛在遥遥地为他送行、缅怀。
《球状闪电》立项了。
前者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后者则可能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历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可以用“凋敝”二字概括。
2004年路宽的《异域》横空出世时,业内一片哗然,原来中国人也能拍科幻?
但四年过去,除了《异域》,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一部像样的国产科幻片。
科幻电影需要工业体系支撑,需要导演对科学逻辑的尊重,更需要资本愿意为未知买单。
可惜,我们的市场长期被第六代导演的“现实主义”和朱大珂之流的“文化批判”垄断,商业电影尚且步履维艰,遑论科幻?
最近业内流传一个笑话:某影视公司老板开会讨论要不要买科幻小说版权,市场部总监激情澎湃地分析ip价值,结果老板听完冷冷地问:
“买了给谁拍?国内除了路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