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 第478章 从《球状闪电》立项说开去

第478章 从《球状闪电》立项说开去(9 / 12)

帆团队用了最笨的方法:跑遍全国重工厂。

最终用青岛机车厂的废弃涡轮改造了发动机核心部件,把冀省钢厂的热轧钢板切割成太空舱骨架。

包括李光洁重达80斤的军用外骨骼重,18个航空铝关节需6人用电钻装配1.5小时,询价新西兰维塔工作室需要300万美元制作全套装备,最终是团队自己咬着牙复刻了下来。

包括200吨硅胶浇筑的东方明珠塔,2200个特效镜头租用了3000台服务器连续运算了9个月完成cg渲染等等。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球状闪电》立项的消息被业内媒体报道、转载,一大票有门路的娱乐圈男女演员已经开始构思接触的机会了。

就算剧本暂时没有出台,书中的人物原型总是在的吧?

但不同于其他走后门要角色的剧组,所有人都知道路老板是不缺钱、不怕事的主儿,所谓的找关系接触,也是建立在自我评估可以胜任某角色的基础上,看能否托人混个脸熟。

后面哪怕是像之前的《异域》一样试镜也好,总归能占据些先发的优势。

时隔四年,国内终于又有一部科幻电影要问世了,这也是路宽为自己提出的电影工业化路线的最好注解。

但这则消息带来的直接影响,无异于让刘慈心等人的小说稿费和出版物销售业绩有了一次暴涨。

蓉城《科幻世界》杂志社连夜加班,主编姚海军盯着实时订单数据屏喜不自胜,办公室中关于“单日加印”、“库存告急”等事项的沟通络绎不绝。

这波狂潮始于路宽团队宣布将刘慈心《球状闪电》搬上银幕的次日,随即当月《科幻世界》销量飙升至28万册,创下自2000年后的最高纪录。

北上广报刊亭前,很多中学生排队抢购最新一期杂志,封面上“《球状闪电》电影启动”的烫金标题在阳光下灼灼刺目。

更多的是业内的小马奔腾、澄天、华艺、鹰皇等公司,都在内部沟通科幻电影的试水和制作可能性,各路版权询价的电话打到了《科幻世界》出版社和小说作家处。

这简直是这些常年收入平平、有的甚至在为爱发电的科幻作家的福音了。

当然,是谁带来的这一切,行业内心知肚明。

只是令想要模仿跟风的内娱电影公司最头疼的,还是导演人选的问题。

国内成名导演中,只有一位人所共知的大手子成功运营过科幻题材的项目。

对于评价体系和制作圈子封闭了很久的内娱电影业来说,谁知道科幻是个什么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